Saturday, August 28, 2010

轻快铁不轻快

我入世未深的稚气,融不进他们陷世难撤的气流里。——题记



踏入轻快铁的那一刻,
明显感觉到好几道投射过来的目光,
像X射线的波长放肆地扫描我的全身。

有的来自睡眼惺忪,硬是从两目的眯缝匍匐出来;
有的来自合不拢的心窗,把没能安放好的视线寄放在我的皮囊上。

我垂首审视自己异于他人的地方。
或许正是身上那件红字白衫的马大华文学会会衣,
外加随性至极的蓝色牛仔,
揭穿了我是学生的身份。

再悄悄抬首偷瞥其他乘客。

正值白领阶级的放工时段,
他们身上着穿的衣服都贴上了社会的标签,
脸上尽是被一日繁琐折腾扭曲出来的倦容疲态。

我入世未深的稚气,融不进他们陷世难撤的气流里。
搁置在水蓝色文件夹的双手也开始不自在起来,
找不到一个处之泰然的摆放方式。

于是,
两只手就交合在一起,互相取暖、相互鼓励。

成双,多少可以消减独异的不自然。

轻快铁容纳的每一个人都携着他们各自生命的故事。
我看不穿他们的身世。
我相信他们也看不透我的,
纵使他们 X 射线的波长比我的短、频率比我的高。
就不相信他们看得透我镶篆在骨髓里的灵魂。

叮咚——
包厢的门向两侧打开。
轻快铁里的每位乘客又携着自己快要满溢却又不被允许溢出的心事到世界的任何一处,
继续杜撰诗续。


Tuesday, August 24, 2010

写,什么时候变得复杂了?


今天和帅帅的学长聊天,谈了不少,其中也涉及到文学创作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都不认为自己写出来的任何符号可以叫做文学。
可是根据百度百科对文学的定义,文学原来指: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那么想想我用方块字塑造出来的颗颗符号勉强也叫做文学。
“反映客观现实”,我有做到(虽然个人主观的色彩更多)。
“表现文化”,我应该也有做到。至少我的文字不免会表现出一个种族、一个现代大学生、一个匍匐生存在现实的我表现出来的生活模式、呈现出来的思考和思维方式,也是现代人和民族文化体现出来的一部分。
“表现内心情感” 和“再现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更不用说了,文字必然会呈现这两大要素。

我发现, 其实自己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或是尝试写诗的来源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母亲。
于是,帅帅的学长就说,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你母亲再也没法提供你任何写作灵感的时候,你写作的能力就从此枯竭了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好几次。
学长说,写作必须要建立在对生活的观察上。
老实说,我的确不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一向都是。
不善于察颜阅色、不善注意小细节、对周遭的事物变化不够敏锐,甚至可以归为迟钝~

这也是我尝试写部落格的其中一个原因。
我想要把我的心情、感觉还有一些看似小事的经历记下。
说不定什么时候再回首重看的时候,我可以用更新过的思想、用不一样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我生命中的这些小事。然后将它们从布满尘埃的一角提出,重新提炼出它在我生命里的价值和意义。

我喜欢唯美的词藻、文字和意境。曾经疯狂地信仰浪漫主义。
主张主观唯心论的其中一位诗人,李金发说过:
“诗歌应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而不是再现现实”。
他同时认为:“现实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美”,“美蕴藏在想象和象征中。”
我当时是很赞成这样的文学观的,以个人的内心世界为美的最高追求。
单纯而纯粹的写内心的“另一个世界”,也不要求每个人都能明白,颇注重用字的雕琢。

就好像李金发和波德莱尔这类的象征主义诗人,就是我喜欢的作家。
觉得那种隐晦、有意境的文字很美很特别。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会欣赏这种风格。

只是这两年的我开始接触不同的文学形式,也看了不少人写不一样风格的文章。
我开始想到的问题是,我写的文字应该是比较能让人看得懂的,还是应该继续我那对文字雕琢的追求?

我混淆了。
因为宗教的原故,我开始重视文字的社会功能。
我开始希望文字可以成为安抚、治疗人心的药方。
我开始觉得有人分享、给人共鸣的文字也很美。

有时会觉得很可笑。
我并不是作家,但就是会不自觉地想这种烦人的问题。
或许我就是那种会自讨苦吃的人吧?

无论如何,我始终觉得文字,特别是汉字真的真的是很美的符号。
暂时抛开一大堆的文学主义。
我用最单纯直接的语言书写下我的心情。

对着自己,我可以很直接。
就好像我看易卜生的书牍、看朱湘的《海外寄霓君》的书信式文章。
他们都是著名的剧作家、文学家。
但对着朋友,对着自己,他们的语言也很简俗易明。
可能我找不到可以让我抄下的优美句子,可是我必然会找到最真诚的感动。

写,可以很享受。
我相信。^^

Sunday, August 22, 2010

寄到天堂的信

灵魂和生命就那么象征式地寄居在那再也不算是自己身体的驱壳里,等待着寄居权被没收的那一刻。 ——给拿到天堂永久居留证的你



我最爱的人:

我以为自己早就习惯你搬到天堂去住的日子、以为我不会再因为你不在身边而像个吃奶的娃儿一样哭着喊妈妈。可今天写文章又写起了你、想起了你。

写文章必须细腻、注重每个细节,所以我被逼着回忆、回想,回到我和你共同存在过的时光、共同出现的每一个画面。你是我生命里最美好的回忆,可是你的离去却也把未来一部分的美好带走了。我愿意想你、念你、忆起你。只是,我把你的人生从头想到尾就难免会想到你的苦痛、你美好生命的短暂,短到你根本没有机会见证我最青春的韶华。你栽种的花苗才正要盛开,你就被病魔逼得不得不离去了。那段岁月里,我因为你的离开颓朽了艳丽的光泽。我甚至不愿像花儿绽放自己一样地向别人绽放自己的心。

不是说清明节最原始的意义是为了纪念寒食节、纪念介子推吗?
我不是清楚地知道母亲你是上了天堂与慈爱的天父住在一起了吗?
可我为什么还会歇斯底里地哭泣,心痛的感觉还那么深刻?

我想起你承受病痛肆虐的憔悴,看着你一点一点地失去生命的掌控权,我还总是天真地以为最爱的人早逝离我而去这种情节应该只有在电视连戏剧里才会发生。
是我太过高估上帝的慈爱,还是低估了病魔的残忍?

直到你去世那天,我还是没有潸然泪下,硬挤了几行泪就再也哭不出来了。
我一直都以为是我爱你爱得不够深。
长大后的我才明白,那是因为当时的我根本意识不到“你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生活里了”的这个事实。

你之前总是千叮万嘱不能忘了你的轮廓。我是快记不起你的样子了。可是你在我生命留下的却又何止你的轮廓呢?我生命里有太多太多可以触发我思念你的事物了。包括我自己,就残留着你的轮廓、你的血液、你的思想。这些所谓你的都在我的生活里不停不停地彰显出来。

妈咪,妈咪。允许我任性地叫。我真的很想要继续拥有呼叫“妈咪”的权利。
我不停在纸上留下你的影子,泪珠也不断不断地滑出。

妈咪,你知道吗?我不敢真正地爱上一个人,或许也是因为我太害怕失去。
连你这个从我未出世就爱我的人都会离开我,更遑论是其他人了。
曾经拥抱一个男生,感觉是在拥抱着你。
可母亲,在我还没有决定好好爱上那男生前,上帝就让我知道了这男生不是一个可以爱的人。
即使,我开始在他的怀抱里找到你的温柔。
没关系,我还有其他人给我的温暖,虽然他们还没有谁可以成为我完全交托灵魂的城堡。
但上帝是信实的。我相信父的爱,更相信他的安排。

失去你后留下的伤口偶尔一经触碰原来还是会溢出几滴霜不住的血。
但是妈咪,我还是因为你是我的妈咪觉得很幸福。
只要我还拥有记忆,我就会拥有你的爱。我很清楚知道这是个事实。
但是如果给我选择的机会,我可不可以做个自私的小恶魔,硬是要留住你那颗被生命自主权放逐的灵魂?

罢了,我知道天堂是没有悲愁的,你一定会快乐。
妈咪,再等我几十年,我就回到父那里去,回到你的怀抱里、腻在你的温暖里。


你的女儿,慧上

Saturday, August 21, 2010

放弃的问题

放弃,是自我权益丧失的开始。——任超霖

今天在任先生的面子书上看到他写的这一句话,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在他的涂鸦墙上留下了自己的看法。

任先生是我在面子书上新结识的朋友。他加我作朋友时,我见他在涂鸦墙上写的文字不错,就欣然接受了他做我面子书上的朋友。(每回在面子书上交友时都喜欢看看他们posted的status以大略分析这个人的思想品格,虽然这不是一百巴仙准确的判断手法,但我还是会这样做。毕竟潜意识里还是想交个比较志同道合的朋友,尽管这种“志同”或“道合”的成分或许不多;尽管面子书只是一个虚拟的网路世界。我还是会如斯做。)

任先生是个乐观积极的人。虽然素未谋面,但他的文字就是让我见到这样的特性。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认为人不应该轻言放弃,自己想的、要的都要极力争取。

我不否认他的这个观点。但是年岁渐长,入世越深的我却越来越倾向作出放弃的选择。

任先生认为,放弃,是自我权益丧失的开始。那么我会觉得执着,是丧失更好的开始。

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要、极力争取后就能得到的。得到,有时牵涉的先天条件也不少。

如果早知道一样事情是超出我们能力所及的,为何不选择放弃呢?

如果我还是以前那位横冲直撞的我,或许我真的会“死不言弃”。

就好像你和好友同时爱上一位男生,你当然拥有权力参与“公平竞争”,积极奋力地展开捕猎爱情的手段。
但是如果那男生爱上的是你的朋友,你还能说“坚持到底”吗?

能,你当然能。只不过,你或许会因为“永不言弃”的精神失去更多:失去友谊、失去其它你可以选择的爱情、失去青春、失去时间......

所以,我才说“得到,是需要一些先决条件的。”

与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我更愿意成为像西鲁斯说的那种人:“宁愿高尚的蒙受损失,也不愿卑鄙地收获。”

有时候如果因为我的放弃而成就别人得到,对我而言,那何尝不是一种获得呢?

放弃,更多时候要放,要弃的是自己的欲念和贪念。如果说积极的争取成了可以伤害人的理由,那么我真的宁愿放弃。
身处在这社会,我更想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的联系、信任、和关爱。这些才是可以滋养我灵魂的东西。

放弃,不是不思进取。恰到好处的放弃有时正是为了更好的进取。
放弃自己的惰性、放弃自己的弱点、放弃自己的“不能”,含有贬义的放弃还算是叫人瞧不起的放弃吗?

随便吧,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放弃的背后意义是什么。我应该不需要过分在乎其他人没有根据的论断。

放弃和执着。或许在这两种张力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才是最该学习的吧?

那么,拥有选择的权利似乎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