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情节

醒在每一天的开始,然醒的似乎只是肉体。

第四天了。期末考后,你就立刻接下工作。你起初是蛮期待的,因为期末考后的放假二字多少是会让人感到雀跃的。那两个字总会在脑海里某个褶处偷偷描绘出多少写意和迷人的风景。尽管很早就知道最终会接下工作,但是你总是期待会在另一种生活体验里学习和经历更多。

你从一个规律的生活版图跳脱,进入的却是另一种循环。心情的心电图亦从开始的山峦似凸起,在一个高峰尖角的形成后随即倾倒,又一种你厌恶的土色淹没你爱的蓝天白云。虽然如此,你还是乖巧如初地服从新的生活规律,你尝试在一切规律和固态里找寻异常,尽一切之可能挖掘让你觉得可爱新奇的事物。无他,你不过想要一条鲜活的鱼、一种律动的美丽,而不是一条咸鱼。所以,即便你处于一个鱼缸似的空间内,你也尽量维持着律动的姿势,学习在鱼缸透明的有限里看见鱼缸外的无限。即使你可能永远生活在有限的空间里,但是至少你知道无限是怎么一回事。在一个漫长沉闷的生活规律里,你甚至可以累积一些无限的智慧和态度。

所以,你坚持着保持律动的姿势。

你最喜欢傍晚的那段休息时间。那是你应该吃晚餐的时间。但很多时候你随意买了可以吞入肚的小食就坐在百货广场二楼的一个木椅子上翻阅书籍,一手是果腹的食物,一手是灵魂的粮食。诺大的广场人来人往,广场的热闹却与你无关。那些来往人群脸上欢快愉悦的笑容也不会有能力渲染你的心情。反正他们的愉悦也可能只存在那一欢闹的空间和时间点上而已,你想。跳脱那个空间,他们也会在另一空间里或某一事件上颓丧。愉悦和颓丧是一种选择。你也有自己的选择。而想要独处、找寻一个人的宁静、允许郁愁的心情发酵是你当下的选择。

你就在广场里,但是却又不属于那里。你翻开《无巧不成书》的第79页,继续阅读精悍文字雕刻成的人生。你开始喜欢那本书,喜欢完成那本书的作者。而在之前你却是比较喜欢沉溺珠零锦粲之词,喜欢在诗的肠胃里迷路,喜欢只能隐约听见文字精灵们心脏的跳动却始终触摸不及的那种阅读快感。现在,你就在广场单一的空间里同时进入几个故事的场景,然后在不明朗的结局里,想了很多很多。就在每一篇故事画下句点之前,作者总有办法猝不及防地朝你抽下一鞭。毫无预警的一鞭,事前没有任何咆哮,却是分外疼痛。疼痛的辛辣还掺杂酸酸的感觉(你姑且也只能形容那样的情感是酸酸的。这种酸会入侵眼腺尔后催生平日不能成形的泪珠)。而这些情节是那么地熟悉和平常、平常而琐碎,琐碎到你和其他人麻木了的神经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傻傻地以为感觉不到就不会存在、无有恐怖。事实是,这些情节宛如可以植入你和其他人体内的细微血脉,流动着且处处支配着你和其他人的生活。

文字的这些和那些就这般循序渐进地给你下降。罗斯金会告诉你那是“情感的错误”(pathetic fallacy)。一些美学家又或许会告诉你那不过是“移情作用”(empathy)。任凭哪位了不起的人物理性地告诉你除降的方式,用一堆术语尝试将感性理性化,你倒无所谓除降的意愿,继续信仰自己的情感,如王白渊那样的信仰:“诗人为不知而生,吃自己的美而死。”

同事偶尔也会邀请你参与 她们,一同去吃晚餐。而你,总是想尽办法婉转拒绝。你想,为了金钱都已经出卖了大部分的时间,无论如何都不大情愿再为了人情而出卖可以属于自己的一小时。 更何况,你知道的,她们的话题必定让你觉得无趣。那一小时还是宁愿留给书本和文字,那是能够让你愉悦的东西。不能怪你,你不过是不想在与她们的谈话过程里出卖自己的故事来换取她们或她们是非主角的故事。而书本却是毫无条件地向你坦诚它有的内容,代价最多是你的轻叹、泪水、微笑、共鸣和心疼。然后有人告诉你,书本,是死物;人,才是活物。那又如何?这些所谓的死物承载太多活人活物的人生。你喜欢这样的死物,它为你呈现更多比你现在生活有趣的故事和生活片段。它们没有言语的声响,不吵杂却精辟地论断人生。不,它们很少论断。它们只是很谦卑地反映它们知道的人生,然后把论断的权利交给你。

一小时结束后,你回到你工作的地方。你和同事们谈话,发现刚刚阅读的书中角色的一些影子,原来也住在她们的影子里


刊于《马华文学》第五期
2011年12月
http://www.worldchinesewri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