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2, 2012

如果相信是一种信仰





女孩从诗里走来
走入爱琴海
相信诗
所以相信天堂
相信天堂的颜色
是净白与湛蓝
所以走来

合掌
教堂的蓝顶
在女孩头上碎
成一片天空
观望圣托里尼岛
掌托一座岛
却托不住堕落的红阳

聆听钟声
代替女神手上竖琴
聆听几个世纪的神话
几个世纪的历史
几个世纪的真理
变成传说
传说:因为她不存在
但是就算存在
她自己也终将成为传说

她的世界是一座信仰

栖居诗词里
命名世界
也被世界命名

只有偶尔预先营造死亡
如同人们营造生活
才会明白路径蜿蜒之必要
正如时间和生命
受阻之必要


游乐场不游乐

你確定夜已夜,向大樹吞吐出的話不會被出賣。它以根深入土的誠意承諾。
你對大樹偶有憐憫,深知它不是不背叛,只因逃不掉,所以護花守葉之余,也守護你的秘密。常常步行經過樹身,看它有些守不住秘密地撐開茂茂枝葉,小有心虛,加快腳步,心裏難免憤憤它明目張膽地向你耍弄一些威脅的手段。所以每見葉落飄飄,或是妖嬈於夏日午後;或是隨風流浪於天地,你且目不轉睛,像是目送一場殯葬的儀式。是的,護送的往往只有儀式。儀式完成,一些心事的本質以不同形式的方式顯喻,或重 生,或從未消失過地存在。更甚者,它們皆在同一個事情的本質上孵化衍生,成就更為龐雜的形體。首先是以飄渺、若有似無的閃思瞬間成形爾後匆匆掠過,又在某 時某刻突兀地臨到你大腦跟前,敲門的禮貌也可省卻,然後盤住腦中。它會驕傲地告訴你,它是思考的結晶。而你總覺得思未盡,何來結晶? 最終結晶與否,似乎也非重要至極。結晶,一筆一畫構成三個“日”字。每一個“日”字各守一個 “一”字,像守護一切問題思想之最初。你只能說它不過是一個思考過程裏的結果。但你若以此結果為終點,思考最原始的動力就此捆綁,像那個“一”字囚困於大口裏,穩穩當當,就再也沒有突破;無風無浪,安逸卻惰散。

倘若擁有出土逃逸的權利,大樹大概也不想收容你的心事,畢竟那不再是小時候撒嬌式的喋喋不休。 你包裹好的心事,不再可以輕易拆解。捆綁心事的包裹手法愈加純熟,繩索左穿右綁,錯綜復雜。想你年幼時曾經手握的棒棒糖會於口中消失,可周圍的建築物越築越高,在一些時間的推移裏,一來一往,一生一滅,相互抵消制衡,所以才會生生不息。你想起黎紫書在哪篇文章裏提過她不喜歡輪回,你也是。沒有終點,怪累人的。於是你驚怖循環式裏的重復,你害怕終有一天思考得過於透徹,有了像尼采或哪位偉大作家的結論,類似:“認識只能是什麼?只能是‘陳述’,放進意義。”

所以到此為止吧。

夜城的靜謐過於喧囂。你一面蕩著秋千,一面觀望高樓長高,有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置頂。等著呢,等著故事的結局告訴你,它把夢的賦格藏在哪一扇窗子裏。

(星洲日報/文藝春秋‧劉詩慧)
http://www.sinchew.com.my/node/254124?tid=18